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新聞台換照與新聞自由的看法

  最近 有關於新聞自由的報導佔據了媒體很大版面,但是大部分文章或說法對於新聞自由這件事都似乎有過於簡化、不合邏輯之處,所以我又忍不住畫了簡圖。   我 個人對自由的理解是這樣的,首先我們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憲法保障了言論、居住遷徙 .. 等自由,而新聞自由大概是包含在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這個部分裡,所以可以把它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天賦人權的自由,第二層次是言論自由,第三層次是新聞自由,而這些自由都是有前提或是限制的。 我 並不贊成關閉任何既有的新聞台,但是新聞台能否延續必須針對新聞台設立法規規範及新聞報導倫理原則改善。我想要表達的是直接把關閉新聞台等於扼殺新聞自由等於箝制言論自由等於侵害人權自由,是有誤導嫌疑且不妥的,因為在這回溯的過程必須檢視法規之外還有第三層次的新聞自律公約、新聞倫理公約等原則,第二層次的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等條件,第一層次的不侵害他人自由的前提,才能成立。

參與樹藝課程有感--用心體會

參與樹藝課程有感 -- 用心體會   都市 外部空間中人行道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是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地方,若要提升外部空間美感,就無法忽視人行道的設計。   空間 的美感不只是公部門的工作,也不單是設計師的責任,身為環境中的居民每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為什麼我要說的是美感而不是美學 ? 因為美感是人天生具有的,喚醒就好。如果說美感是天生具有的,那我們的生活環境為什麼不美呢 ? 每個小孩子生出來不是一張白紙,而是色彩繽紛的圖畫,只是從小就被教導或是約束這個不能做、那個不可碰,這張圖畫的色彩一點一滴就慢慢消失 ( 喻肇青, 2017) 。我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讓白紙再一次繽紛起來,除了理性的分析歸納,還可以訴諸天生的感性。有幸藉人行道空間介紹的機會,希望能達成這個目的。   美學 原理包含重複、均衡、韻律、秩序、協調、對稱與對比,這些從來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自身的感受,是平靜、輕快、活潑、激昂、舒適、緊張、緩和、躍動…,而這些來自於眼、皮膚、耳朵與鼻子對光、色彩、質感、溫度、聲音與味道的綜合。光線從明亮到陰暗,直射或漫射;陰影是 粼粼 的 點、纖纖的線還是與暈暈的面。色彩從鮮明到黯淡,艷麗或素雅;可以嫣紅、嫩綠還是湛藍。質感從細緻到粗糙,光澤或晦暗;撫觸滑潤、輕柔還是嶙峋。溫度從炙熱到冷冽,是溫馨或蕭瑟,連想到和煦、舒暢還是清愁。你會怎麼重新感受你的環境呢 ?   其 實,生活要多用心去體會而少用腦來取捨,美感自然會出現。

2019新冠病毒防疫略談

2019 新冠病毒防疫略談 經過 2003 年以來的防疫過程,台灣一直在進步,先是有了疾管署然後制定了傳染病防治法,現在又通過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實在是令人感到安心。 相對於台灣,中國大陸的防疫措施顯然是不夠周延的,但是為什麼 WHO 仍然不斷感謝中國的作法 ?  讓許多身在台灣的人很不理解,這幾天下來我自己的台灣意識作祟也讓潛藏的不爽快逐漸地昇高,或許是年紀已到、也可能是所受的訓練,警覺不能太過莽撞,於是開始了一段爬梳 2003 年 SARS 、 H1N1 、伊波拉、茲卡…疫情資料的過程 (WHO 網站、疾管署網站都有 ) ,如果撇開政治只談防疫,我的結論是--中國這次在 2019 新冠病毒雖然有疫情資訊不確實的缺點,但是 WHO 用全世界的觀點來看,與近年來對 醫療不完善的 地區大型傳染病防治的巨大投入相比, 其集全國之力防堵疫情擴散的努力, 算是減低許多 WHO 的困擾, 的確是好的, 所以當然必須感謝。 雖然用台灣的觀點,中國的疫情管控有許多不適當的做法,但是我們應該用同理心去看待身為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感受,一個多月來他們忍受了台灣人無法想像的不便,而大陸醫護也跟台灣的醫護一樣用心的照顧民眾,在我們為台灣政府、醫護鼓勵的同時,也應該要為中國人民加油,願他們也能挺過這次的難關。 我們現在看到中國因為防疫產生的亂象,對一個有 14 億人民的國家來說其實算是少數,有時想想,這樣的國家雖然手段粗暴,但是也的確有效用。台灣 2300 萬人裡也是有一些被要求檢疫隔離但是卻不遵守規定的人,所以不要只是批評亂象與不遵守規定的人,其餘數億人因為防疫所遭受的苦難與失去的自由 (WHO 說是犧牲 ) ,也同樣值得我們關心。 最後,身為一位台灣人,至少到目前為止我真的感到很榮耀。我 OK ,你先領。 https://www.who.int/zh/home https://www.cdc.gov.tw/Diseas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