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當不再用價格來價值

當不再用價格來價值 前 一段時間想寫篇關於「不再用價值來價值」的文章,源於看了「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What Money Can ’ 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這本書之後,我不想再用「價值」這兩個字來詮釋中心思想、核心理念這樣的概念。加上媒體對於金馬紅毯絢麗的珠寶上億元價格的吹捧,還有前幾天畢卡索自畫像現蹤疑雲新聞裡出現值 91 萬美金的斗大字樣,讓我覺得非得一書心裡的焦慮不可。 價值 二字可以是評斷影響力,比如藝術價值,也可以是人生觀、中心思想,比如價值觀,但是當我們的社會被經濟學的用詞感染,價值也可以是價格時,就被這個過於簡單的思維佔據大腦,深深地烙印在潛意識裡。不是常常聽到學子們選填未來志願時總是以錢途作為考慮的主要因素,原本先來後到的排隊現在可以多繳錢來換取順序,應該是無價的生命無辜的逝去後卻是用金錢補償,難道不應該擔憂以後連生命的長短都將會取決於財富的多寡 ? 所以我們就該汲汲於營利而忽視正義 ?不再思考我是誰了嗎? 先談 藝術價值 ,我要稱之為藝術的影響力,來自於人類的創造力、獨一無二的特殊性,以及對於思考的啟發,不論畫、影像、文章、樂曲、設計都是如此,但是商人會把這些轉成價格,而一般人就以價格作為評斷的工具,當有人擁有一幅張大千的真跡畫作,我們會羨慕得要死,不是因為他的鑑賞能力,而是他真有錢;我們尊敬被冠上台灣首富的鴻海郭先生,卻很少談他的領導能力與前瞻的眼光。 再說 價值觀 ,我要稱之為核心理念,那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認識自己存在、形塑人格的基礎。是愛與關懷、正義與氣節、守法與尊重、服務與感恩、是追求理想並堅持不懈,而通常有人認為這是在唱高調,只有民生與經濟才是王道。不過我是這麼看的,當露營成為一種流行,眼見左鄰右舍越來越豪華的設備與餐食,我們垂涎的不只三尺,卻忘了接觸自然的原意;當擁有財富成為時尚,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的風度都被拋諸腦後了。 天生 有設計人反骨性格 DNA 在身體裡的我,在如此的社會氛圍下要當怎樣的人,要像陶淵明的遁隱山林,還是如蘇東坡的隨遇而安 ? 但是我一向偏愛諸葛亮的逆勢而行,反骨的很嚴重。雖然順流而下可以被海洋環抱,我卻願選擇逆流而上,尋找溪水的源頭,雖然會與多數人不同,也可能遭致遍體麟傷,所以得要更堅定自己的信念,只

桃園農業博覽會後札記

桃園農業博覽會後札記        桃園市在2017、2018年舉辦了盛大的農業博覽會,內容三大主軸是「展現農村生活的百工百藝」、「實踐地球永續的循環經濟」、「尋找未來農業的科技方向」。博覽會本來是有關經濟貿易的市集,漸漸因為規模、影響層面變大而成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樣貌。基本上是為了透過一個展覽的平台讓參與的人能有廣泛的交流與聯絡,也是對當時的智慧與文明的一種記錄。        我觀察這兩年來的桃園農業博覽會的確為桃園留下了發展的記錄,吸引了數百萬的人次也能說引起民眾對桃園農業廣泛的討論與注意。而我實際參與2年的過程中,當然有不少值得讚許的結果,只是仍然有些值得思考反省的細節。        包羅萬象的農、漁、畜牧業展覽內容是為了「展現農村生活的百工百藝」的主軸,只是經由這次的展覽真的能幫助這些產業更加蓬勃發展? 我們團隊在設計及策展的過程,被要求要有亮點,而在討論的過程中,這些亮點卻從來沒有聚焦在桃園的相關從業人員、產品、景觀視覺及空間體驗上,而是要能在臉書上被打卡、要引起自拍攝影的慾望,所以最大、第一、首見、驚奇噱頭成為優先考量,這隱藏著令人擔心的態度,就是只以觀光行銷的觀點引導展覽的進行。從農博臉書的編輯策略可以得到印證,茶香莊的超大杯奶茶裝置竟然是博覽會的封面照片 (請參考:FB 桃園農業博覽會-農情樂陶桃) 。        主軸之二「實踐地球永續的循環經濟」想法很好,也是每個身為地球公民應該要負起的責任,但是把重點放在光電設備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姑且不論永續這個大議題,「循環經濟」的重要概念是零廢棄,以生命週期的思維來使用資源,但是一個多月的展期過後將半數的展館硬體設施拆除,就已經違背這個理念。本來在設計初期所有的展館被要求必須考慮運用可以再生循環、低碳的材料,但後來因為某些因素的限制,其中之一是時間(設計來不及、施工來不及),幾乎所有的展館都以鋼構作為主要結構材料,甚至有部分展館地板採用現場澆置混凝土,舉例來說,我們設計的場館的地板原本打算用回收棧板的木材,只是略為翹曲的回收棧板做成的木地板不夠平整可能會讓參觀民眾踢到而跌倒,工程完竣驗收時會被指正,而將舊木材修整的時間及費用高於使用新木材因此作罷。想用模組化設計讓使用的材料可以在拆除後重新在農村組裝再利用,但是這是政府的財產不能用送給農民的方式處理,所以也沒實現。還有許多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