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為何要望著遠方?



        我總是習慣不自覺地抬頭望向遠方,不知道自己想看見什麼?所以嘗試著給自己一個答案。

        小時候跟古人一樣,在白天只看見雲、藍天跟耀眼的太陽,夜裡看見月亮與星辰,這些在我們頭頂上的東西只能靠幻想,將它們的存在與神靈連結。漸漸地長大了點,知道了些事情,有個浩瀚宇宙包含了日月星辰,心裡想,如果可以像卡通影片似地駕著太空船拜訪每顆星星不知有多好?後來又再成長了些,學了知識,曉得眼睛看見的雲不過距離我們幾公里遠,藍天不過百公里高,月亮掛在1.3光秒的距離,太陽也才8.3光分,星星是數百光年,而我望向的遠方其實是130多億光年的宇宙。喔!原來眼與心之間有這麼大的差距。從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到宇宙,行星、恆星、星系到星際空間以及時間,發現我真的好小,小到連台灣都走不透,小到地球都只去了一小部分,小到只存在幾十年。走的最遠的人類也只是到月球,到底在浩瀚無垠的宇宙裡我算什麼卡小?

        大學時上了一年的物理系,也看了很多關於宇宙的書,告訴我速度越快時間會越慢,時空的扭曲產生重力現象,重力越大的地方時間就會越慢,可卻沒有人能察覺時空扭曲與速度對現實生活的影響。發現原來感官這麼遲鈍,遲鈍到不曉得日光燈在閃爍、摸不到鏡子的表面其實並不光滑,更不要說能感受在飛機上時間比較慢或是在一樓的人比15樓的人活得更久,因為感官遲鈍而無法察覺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到底在這麼一個不均勻的時空結構下我也賽蔥三小?

        仔細看看我自己,從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分析,靈長類、組織、細胞、有機物、分子、元素、原子、小的粒子,這些粒子跟137億年的宇宙裡的一切都是同樣的東西,套一句霍金說的「…我們都是星塵…」。從大爆炸4秒裡產生中子、質子、電子,3分鐘後凝聚成原子核,接著產生物質、星系,然後宇宙運行,太陽系就是運行過程中的超新星爆炸後,散佈的星雲再次凝聚而成,我們身體裡的鐵元素就是證據。這一切都是都是一種必然,但是這種必然卻是建立在機率與測不準的量子力學上。於是我發現大腦是如此困惑,困惑到不能把粒子跟意識作連結,也不能想像最虛無的空間也是有希格斯場實體的存在。到底在這麼一個隨處都是粒子的空間裡我是瞎密?

        不管是神觀、巨觀還是微觀,科學家要解開這些謎團就得用望遠鏡看著遠方研究宇宙,只是他們用儀器測量,對全人類來說建構天文的知識,讓我們知道我們如何來到宇宙,能否找到同伴,進而找到生命延續的方法。而我用的是目前自然界演化出來的最強的本能--心,因為不用腳就不會走不夠遠,不只用感官就不會遲鈍,不單單用腦就不會困惑。所以對我來說,看遠方不只是看遠方,而是讓想像彌補能力的不足,帶我飛向到不了的地方;用追尋擺脫重力的束縛,穿梭過去與未來的時光;以好奇克服因無知生成的害怕,有勇氣深入未曾探索的域場。


留言